随着春节晚会上机器人一番热舞,这个春节机器人与AI几乎同时成为顶流话题,不少体育迷很快触景生情:既然机器人能跳舞,那能踢足球吗?未来的体育赛事,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关于第一个问题,答案还比较清晰:还不能,除非你把“能踢足球”的标准压低到“踢动足球”的程度。实际上,国内、包括世界上各级别的机器人足球大赛始终不少见,但如果以在春晚上跳舞的标准来看,机器人踢足球还处于非常原始的程度,别说玩技术玩战术,大多数能做到“找到足球、走上前去、踢上一脚”就已经很不错了,被球网缠住无法脱身、互相撞得鼻青脸肿也是家常便饭。
但我们的科幻作家早已在科幻小说中为人类的体育事业设想了许多种可能。
其中之一,当然是AI系列。以机器人为载体、高级AI为灵魂的设想自然层出不穷,其中最为异想天开的,当属一种叫做“射门公式”的奇特设定。一位印度科学家潜心研究足球技战术多年,最终得出了一套“射门公式”,他按照这套公式训练队员,结果令名不见经传的印度足球队神奇地获得2030年世界杯冠军。与一般凭借黑科技开挂的爽文不同,酷爱足球的他将这套公式无偿公开,期待刺激足球运动的发展。只不过到了2038年,人类就迎来了历史上最后一届世界杯——原因无他,当足球被计算得明明白白之时,也就不可能有什么吸引力了。
展开全文
更为惊悚的,是来自生物学的设想。更准确一点,是来自基因学。许多科幻小说都设想过将动物的基因转移到人体中的效果,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在运动场上。豹子的速度、熊的力量、鹰的眼睛将不再是动画片的情节,而可能真正出现在比赛中。当然,这样的比赛也毫无乐趣可言。在科幻小说的某场篮球比赛中,一方的平均身高高达2.80米,一方的百米平均用时不超过8秒。双方只打了半场球,比分就攀升到了140比140,现场观众无不哈欠连天。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意外中止了比赛,这场球怕不是要打到天荒地老?
当然,比起改造现有运动项目,人们更喜欢创造全新事物。因为《三体》名声大噪的刘慈欣就曾发表《光荣与梦想》,设想过一个用以取代战争的“奥运会”体系——和《三体》中的种种奇思妙想一样,大刘笔下的人类依然没有逃过残酷的命运。
而另一位年轻作家田兴海,反“更高更快更强”而行之,提出了一个以“更低更慢更弱”为口号的《负限奥运会》。别以为这很容易,规则规定的是“慢”,不是“停”,要在任何一个时间断面上保持运动,运动员的移动距离要用纳米来衡量。书中人们各展所长,在一个与现实截然不同的方向上展示了一把奥运精神,倒也给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奇思妙想。
文/湖北日报记者 郭晓明
图/新华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